400 650 1979
葡萄酒的除渣日期要不要標注我們看出什么呢?其實人生有很多的問題,永遠都不是二分為一的,也是難逃被貼上標簽化,接下來跟著小編來一一學習吧!
一、葡萄酒的除渣日期
人生的問題,永遠不是二分法可解,葡萄酒的世界也是。雖然如此,卻也難逃被貼上標簽。兩年多前我出版了稱為《弱滋味》的散文集,便有讀者直接認為我不喜酒風濃烈的葡萄酒,今天跟大家講一下葡萄酒的除渣日期要不要標注。
近來有越來越多的香檳區(qū)酒莊與酒商討論是否在酒瓶上標示除渣日,討論比較認真且全面,贊成和反對的都有,但反對的理由卻越來越不具說服力。這個問題確實有些復雜,但這一次我的答案沒有模棱兩可,無條件完全支持。原因很單純,何時除渣無關香檳的好壞,但喝起來的風味確實是不一樣的,只要有標示就可以讓想選擇的人有選擇;而不在意、不想選擇的人,直接忽略。憑良心說,實在沒有什么好爭議的。但重點在于這樣的信息透明化之后,對香檳大廠會有一些利益上的損失,而對飲者,則少了一些意外的驚喜,或是失望。
除渣是香檳以及所有在瓶中進行二次發(fā)酵的氣泡酒所特有的釀造工序,基酒混合糖與酵母裝瓶后,放入涼爽的地窖進行緩慢的二次發(fā)酵,完成后死酵母沉淀瓶中成為酒渣,需經(jīng)過特殊的步驟開瓶去除,才能保持起泡酒在視覺上的純凈。除渣后,添加補充酒液,再次封瓶,貼上酒標跟瓶口封套后就可以上市了。
除渣日的意義是多重的。超過九成的香檳都是混調不同年份而成,簡稱為NV無年份酒。跟所有葡萄酒一樣,香檳并不需標示制造日期與保存期限。買一瓶NV香檳,到底出廠多久,已經(jīng)在貨架上站了多少個月或多少年,其實無從得知,只能碰運氣。這意味著即使標簽看來一模一樣,但若出廠時間不同,喝起來卻可能有些不同,若差距多年,甚至會像是不一樣的酒,但你卻無從辨識。而如果標示除渣日,便可以概略推測,喜愛新鮮的,可避過除渣太久的;喜愛陳年一些的,除渣久一些的也無妨,甚至更合口味。
如果是存放在適宜的環(huán)境,我自己其實比較偏好除渣后放一陣子或甚至幾年后再喝,這時常會有更多迷人的香氣,特別是烤奶油面包般的香氣。香檳的酸度相當高,又有二氧化碳的保護,不太容易氧化變質,頂多只是氣泡變少,香氣變得更成熟濃郁一些。只要留心保存,不要照射太多光線,耐久的潛力少則十多年,一般都能存上數(shù)十年。不過前提是喜愛像煙熏、干果、蕨葉等陳年的香氣才行。但問題來了,酒窖里不同時期買進的同款NV,如果沒有標示除渣日,想選陳年一點的喝還真不知該如何分辨。
而較關鍵,也可能是較尷尬的地方是,大部分的香檳酒廠都建議消費者上市后應該盡快喝完,主張除渣后久存并不會讓香檳變得更好,特別是NV,侍酒師學校也大多這樣教授學生。倘若真的標上除渣日,必然會讓消費者對一些在貨架上待久一點的NV香檳有過了保鮮期的疑慮,徒增困擾。各家商業(yè)大廠大多反對標示,自可理解。支持的,大多是產(chǎn)量較小的精英葡萄酒農。Bruno Paillard則是較早在NV香檳的背標上注明除渣日的酒莊,近年來,Krug和Bollinger兩家精英酒莊也加入行列,讓其他酒莊不得不認真對待。
跟香檳品質有關的時間數(shù)據(jù),大家較關心的是二次發(fā)酵與帶酒渣陳釀的時間,一些較耐久的香檳,帶酒渣陳釀的時間越長,常有更豐潤的口感與更多變的香氣。有些香檳酒廠的酒款也會玩這一套,如Dom Perignan的P2和P3,或是Bollinger的RD都是延遲除渣的更高端版本,價格自然也更昂貴。若是單一年份的香檳,標示了除渣日,就可以知道帶酒渣陳釀時間的長短,其實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數(shù)據(jù),畢竟除渣之后,熟成的方式與速度也會變得不一樣。
其實,除渣后的“復元期”、何為香檳除渣,也有可能是比較尷尬的地方,我們也是大部分的香檳酒廠都建議消費者上市后應該盡快喝完,想了解學習更多,記得關注哦!
來源:葡萄酒網(wǎng)
該二維碼7天內(12-28 前)有效,重新進入將更新!
本文來源網(wǎng)絡,如您對文章內容、版權或其他問題持有異議,請與糖酒網(wǎng)聯(lián)系,聯(lián)系電話:400-650-1979。
相關紅酒百科
- 美酒美食 | 原來各式火鍋這樣搭葡萄酒才對是怎么樣的呢?
- 白葡萄酒一定是用白葡萄釀制是這樣的嗎?
- 為什么說格拉夫是波爾多紅葡萄酒搖籃是怎么樣的呢?
- 新舊葡萄酒如何劃分你知道嗎?
- 葡萄酒還分正牌與副牌?這回終于懂了!
- 黑公雞葡萄酒口感如何,黑公雞葡萄酒怎么配餐我們知道多少呢?
- 雷司令葡萄酒——酸得漂亮的葡萄酒
- 冷涼氣候下的葡萄酒簡介大家知道哪些呢?
- 法國葡萄酒酒標信息,什么是葡萄酒命名的根本是怎么樣的呢?
- 為什么越好的葡萄酒越難喝?